中国青年网

国学

首页 >> 青春点亮国学 >> 正文

警惕伪国学!"私塾"不能替代义务教育

发稿时间:2019-03-29 09:18:00 来源: 辽宁日报

  原标题:警惕伪国学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通知中明确提出: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其实这已经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叫停非法“国学班”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与前一阵子一名歌手举家搬迁让孩子就读“国学班”有关。教育部的规定旨在重申国家义务教育这项法规的严肃性,而社会的普遍关注则来自近年来国学热的一些跑偏现象。

  现在,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形成共识,这当然是好事,但一些宣扬封建糟粕的伪国学也混迹其中,让人担忧。远一些的是前几年宣扬“三从四德”的“女德班”,近一些的除了该歌手的新闻外,还有一款名为“成语小秀才”的微信小程序,在这个成语填字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闯关,从一个“穷书生”一步步“加官晋爵”。如果今天的青少年还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梦想,实在是有负时代。(我试着玩了一下,只忍受到“买房”“升官”这两关。据说,后面还有“纳妾”的内容,不知现在程序是否已经在批评的声音之下做了修改。)

  联想到的还有去年年底热播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在古代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展示上颇有所长,但将早就应该作古的“一妻多妾”“嫡庶有别”作为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甚至还有艳羡之意,让我看得很不舒服。

  现今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学国学?我曾与一直致力于国学经典推广的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有一席谈话,他的很多观点很值得家长和老师们思考:

  弘扬国学,在公众的普及层面,现在最热的是两件事,一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健身、养生理论的通俗化解读;还有就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读经热。前者良莠不齐,商业化的意味浓厚,需要仔细分辨。而后者,涉及一代人的传统文化教育,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都是古人的蒙学教材,是给孩子识字、启蒙用的。其中,《弟子规》的内涵出于《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只是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弟子规》的创作者仅以这句话来概括儒家,殊觉窄化,不是要教孩子怎样认识世界,而仅是告诉孩子遵守规矩就行了。相比起来,《三字经》《千字文》的内容就要好得多。《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思想的人性观;其后还有对历史的认识,对宇宙的认识。读这些,会启发孩子放开思路,从一个更大的视野认识世界。

  经典背诵只是学国学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如果他不了解、没兴趣,就会把国学理解成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所以,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还是应从古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入手,让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是最伟大的人格,什么是中国语言最美的辞章,从小就养成站在高处的大格局。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