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国学

首页 >> 青春点亮国学 >> 正文

国学家风润少年 文艺文学进乡村

发稿时间:2018-09-12 11:35:35 来源: 中国网东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艺志愿行动,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2018年9月7日上午,南宁市作协组织文艺小分队,把文艺志愿服务的旗帜带到了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葛阳村葛阳小学,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南宁故事”“文艺文学进校园,国学家风润少年”为主题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南宁市作协赴葛阳村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广西作协副主席、南宁市作协主席丘晓兰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端正衣冠

  朱砂启智

  击鼓鸣志

  茶敬亲师

  南宁市作协会员刘启全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对联的内涵

  刘定逌研究会会员、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蒙静真现场书写“人”“仁”“礼”字并解释含义

  开学典礼结束后,南宁市作协刘定逌研究会、石鉴研究会在葛阳书院举办了新书签售活动,并在签现场将所得款项捐给了葛阳小学。

  合影

  本次活动结合葛阳小学开学典礼进行,分升国旗、主办方致辞、南宁市作协刘氏研究会和石氏研究会向校方赠书、“绿城公益文学讲堂”下基层、开笔礼等多项流程。其中,开笔礼包括端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茶敬亲师等环节。充满仪式感的流程,浓厚的国学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

  在“绿城公益文学讲堂”下基层中,南宁市作协会员刘启全从“对联与诗的区别”“怎样分清上下联”“对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几方面入手,以文昌阁长联为例,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阐释对联的内涵。刘定逌研究会会员、广西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蒙静真现场示范教授硬笔和毛笔的握笔法、书写“人”“仁”“礼”字并解释人、仁、礼的含义等。

  两位讲师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带领同学们遨游国学世界,感受国学的独特魅力,不但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寻先人智慧的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厚重孩子们的人文底蕴。对于本次讲座,葛阳小学校长李桂兰说,小学生直接接受作家的国学熏陶机会较少,这次“绿城公益文学讲堂”下基层活动走进乡村小学,让孩子们的渴望梦想成真。

  开学典礼结束后,南宁市作协刘定逌研究会、石鉴研究会在葛阳书院举办了新书签售活动。签售的两本新书《刘氏宗源千字文楷书字帖》《北宋名臣石鉴》,是南宁市作协主动作为,广大会员积极投入参与文化建设,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开展创新型工作的新成果。《刘氏宗源千字文楷书字帖》由南宁市作协刘定逌研究会编辑,专家会员刘启全著、蒙静真书写,以书法字帖的形式,创新中华百家姓族谱文化的新形式,是中华族谱文化传承和弘扬中的新亮点;《北宋名臣石鉴》由南宁市作协石鉴研究会主持,众多会员撰稿,两位专家会员刘止平、石天飞合著,展示了石鉴生平事迹及其历史文化影响。签售结束后,刘定逌研究会、石鉴研究会在签售现场将所得款项捐给了葛阳小学。

  本次活动所在的葛阳村是“粤西第一才子”刘定逌的故乡,这里地杰人灵,清代时全村只有800余人,但却在科举考试中出了1名进士、12名举人和33名贡生。葛阳小学的前身为葛阳社学,创办于明朝隆庆初年(1570年),校舍置于刘禄祠堂内,几百年来培养了众多英才。

  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参与垒积,更需要一批有文化责任感的有识之士,去凝聚精神与智慧,引领潮流。正如南宁市作协主席丘晓兰所言,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心连心,反映人民的疾苦与心声,正是文学的本义,像这样的活动今后还将持续开展下去。(蓝雅萍)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