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国学

首页 >> 青春点亮国学 >> 正文

四川长宁县:诵读国学经典

发稿时间:2018-09-11 08:13:00 来源:

  四川新闻网宜宾9月9日讯(宋成均/图)“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9月8日上午,长宁县龙头镇小坪村留守儿童中心响起阵阵读书声。参加读书的除了50多个孩子,还有30多位家长。家长带孩子诵读经典,这是当地流行的一种“新孙子兵法”,让孩子从小接受圣贤经典教育。

  走进小坪村留守儿童中心,满屋的孩子在诵读前头顶课本闭目静心,在诵读时手随字走目不转睛。孩子们认真的样子、老人家幸福的表情,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经典诵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我们学《三字经》和《弟子规》等经典,让孩子们懂得孝道,做个礼貌诚实的孩子。”教师陈泽连介绍说,通过集中学习、玩耍、举办关爱微信、关爱电话,让孩子们在微信上直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话、交流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学的内涵,做人的道理,学习基本礼仪等。

  “以前娃儿在家只晓得看电视,如今每周都想来这里读书。”家长曾凡玉说,孩子学了经典后,回家很讲卫生,能主动做家务,学会对家长敬礼了。小学没读完的曾凡玉,有空的时候也陪着孩子一起来学习,通过学习,她认为与人相处更能理解和包容,家庭也更和谐了。

  “这个班办得太好了。”村民陈泽芝说,她家小孙女李维炜,今年10岁,儿媳在孙女两个月时就去了浙江打工,从小跟着他们一起长大,曾是家里的娇气小公主。自从孙女参加了国学班诵读经典后,娃娃的性格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很多事情,孙女也会主动帮忙分担。“暑期去浙江看望父母,要放弃几周的诵读课,她还哭了一鼻子。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了件新衣服……”听着奶奶的话,李维炜静静坐在一旁泫然欲泣,“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我要好好照顾您。”

  “这个班从4月18日开办以来,来的孩子越来越多,如今每周都是50多个。”小坪村老协会会长鲁龙祥,退休前是村上的老师,他介绍说,以前村上老人只爱吹拉弹唱,自从“留守儿童经典诵读班”开课以后,很多老人都陪着留守在家的小孙孙一起来读书。

  “有了这个班后,我们新建的村级阵地人气也旺起来了。”小坪村党支部书记袁万军说,为充分发挥好村级阵地作用,村上把村级活动室的会议室,增添设施后变成了农民夜校教室、留守儿童中心教室等,大家一起综合利用。每周六上午8点半到12点是“国学” 班上课。

  “目前,在‘国学’班就读的53人中留守儿童就有40人。”袁万军表示,国学经典激发了娃娃些积累经典诗文的兴趣,使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娃娃些读了经典后都欢喜得很,家长们也看到了娃娃的变化,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积极支持,如今很多老人带着两三岁的孙孙专程过来旁听,从娃娃自己读,到老人跟着读……

  “半部论语治天下。经典里面饱含丰富智慧,是开发人性最好的教育。”龙头镇关工委执行主任、老年协会主席陈丰富说,老人和娃娃们一起学习国学等传统文化,不仅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思想,也陶冶了情操,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还教会人很多做人的道理。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国学的魅力,通过学习国学从小修身养性,这样文明礼仪自然会得到加强。”

  近年来,小坪村在创建县级“敬老文明号”过程中,将乡村文化传承、移风易俗以及乡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由德高望重的老协会老人创办“经典诵读班”,既解决了师资问题,又让娃娃们在祖先的圣贤经典中感受善、正、直。目前,小坪村通过优秀文化精髓与乡风文明相结合,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明乡风盛行,正作为全市探索老年人互助养老和在乡村文化传承、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试点。

  小坪村只是长宁县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代表村。长宁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在有条件的村和社区办好留守儿童国学班,让青少年儿童在国学经典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不断推进关爱青少年、关心下一代工作迈向新台阶。同时,将国学经典深入到农村孩子及家庭,传承孝德文化这一祖国的瑰宝,受益大众,陶冶情操,以正社会风气,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