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国学

首页 >> 青春点亮国学 >> 正文

国学知识的有无之用说

发稿时间:2018-09-04 08:21:00 来源: 黔南日报

  文/袁鹏

  近些年,伴随国学的复兴,国学知识竞赛类打着文化幌子的综艺节目甚嚣尘上,受到观众的追捧。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这不禁让人感慨:知识越来越多了,却越来越贬值了。

  长久以来,知识无用论的论调弥漫在大众的视野里,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深处底层的人)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古老命题。

  那么,知识真的无用吗?

  系统而有效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形成文化。所以说,知识并不等同于文化,它只是文化产生的基础。

  文化是一种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东西。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他会用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很多人把“有知识没文化”挂在嘴边,却不曾想其产生的原因。

  今天,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如近来的高铁霸坐男,前些年在机场残忍杀害其母亲的留日博士。无疑,他们都是冷冰冰的有知识没文化的代表。

  不怕没有专家,就怕专家不专,乱开黄腔扰乱视听,误导大众。

  培根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而译作“力量”一词的英文power,在西方语境里更常作“权力”解。可见前人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但是我今天要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庄子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曾有一家媒体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著名学者鲍鹏山在访谈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中,有两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有两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鲍鹏山说:“这时我紧张了,我怕小伙子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是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能在饭桌上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决定人境界高下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选自《列子》的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

  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想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现代学界基本认定《列子》一书为伪书,不说远了,其试图以知识难倒孔子,以此来攻击和打倒孔子,显然是陷入了知识就是一切、否定了其知识渊博就否定其价值的误区。

  我们知道,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古希腊三哲之首的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更加敬慕那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构建完整的知识与思想体系,内化于行,终生行之。若能更进一步,跳出自身专业局限,以专业的视角,上升到对于人类、对于世界的终极关怀,可谓之大师矣。相关热词搜索:知识文化片断贵州网

责任编辑:熊真